關于《重慶市渝北區通信保障應急預案》的政策解讀
一、起草背景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通信網絡在經濟社會各領域的廣泛應用,通信保障在應對突發事件、維護社會穩定和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等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渝北區作為全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區域,通信網絡的穩定運行對于保障全區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然而,近年來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等突發事件頻發,對通信網絡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提出了嚴峻挑戰。為有效提升渝北區在突發事件中的應急通信保障能力,確保通信網絡在緊急情況下能夠快速恢復和穩定運行,最大限度地減少因通信中斷造成的損失和影響,根據《重慶市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管理實施辦法》(渝府辦發〔2022〕37號)有關規定,我區組織開展《重慶市渝北區通信應急預案》草擬工作。
二、制定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重慶市通信保障應急預案》、《渝北區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及區級有關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在征求區級相關部門意見建議的基礎上,結合本區實際情況,制定本預案。
三、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渝北區行政區域內發生的通信應急保障工作。
四、主要內容
第一部分:總則。全面闡述了預案編制目的,旨在有效應對各類突發事件;明確了編制依據,確保預案的合法性與科學性;精準界定了適用范圍,涵蓋各類可能發生的情況;確立了工作原則,指導應急工作的有序開展;系統構建了預案體系,為應急響應提供全面的制度支撐。
第二部分:組織指揮體系。在區級層面精心設立工作專班,統籌協調各方資源;明確各單位的職責分工,確保責任落實到位;抽調相關領域專家協助工作,為決策提供專業支持,形成高效、權威的組織指揮架構。
第三部分:預防與預警。制定科學合理的預防措施,降低突發事件發生風險;明確預警分級標準,依據風險程度進行精準預警;強化預警檢測手段,提高預警的準確性和及時性;規范預警通報流程,確保信息快速傳遞;制定詳細的預警行動方案,做好應急準備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第四部分:區級應急響應。明確了I級、II級、III級、IV級響應的啟動條件,確保響應及時準確;制定了相對應的響應措施和響應行動,涵蓋救援、處置、保障等各個環節;規范了響應終止的程序,確保應急工作有序結束,最大程度減少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失。
第五部分:后期處置。包括全面深入的總結評估,為今后應急工作提供經驗借鑒;依法依規進行征用補償,保障群眾合法權益;科學規劃恢復重建工作,盡快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嚴格落實責任與獎懲制度,激勵先進,懲處失職行為。
第六部分:保障措施。涵蓋強大的信息技術支撐保障,為應急決策提供數據支持;專業的應急通信隊伍保障,確保通信暢通無阻;完善的基礎設施及物資保障,滿足應急需求;高效的交通運輸保障,確保人員和物資快速運輸;穩定的電力能源供應保障,維持應急工作的正常運轉;全方位的支援保障,包括人力、物力等各方面支持;充足的資金保障,為應急工作提供堅實的經濟基礎。
第七部分:預案管理。包括定期開展評估和修訂工作,使預案不斷完善和適應新情況;加強宣傳、培訓和演練,提高公眾的應急意識和應對能力,確保預案的有效實施。
第八部分:附則。明確了預案解釋部門,確保對預案內容的準確理解;規定了預案的實施時間,保障預案及時生效并發揮重要作用。
五、問題解答
(一)通信預警可劃分為幾級?
根據區內通信網絡運行安全事件和突發事件等預警信息,按照公眾通信網絡可能受損的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將通信預警劃分為I級(特別重大)、II級(重大)、III級(較大)、IV級(一般),分別用紅色、橙色、黃色、藍色標示,I級為最高級別。
(二)對于啟動分級響應的信息通報和發布有哪些要求?
1.I級、II級:由通信保障專班負責對外信息發布工作,必要時報請重慶市通信管理局應急通信保障指揮機構或區政府批準后發布。
2.III級、IV級:由通發辦負責對外信息發布工作,必要時報請通信保障專班或地方政府批準后發布。
(三)通信保障應急響應機制可劃分為幾級?
根據公眾通信網絡受損的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設定I級、II級、III級、IV級4個應急通信保障響應等級。I級為最高響應級別。特殊情況下,可結合實際適當調整響應級別。
六、名詞解釋
1.通信網絡故障:是指通信網絡系統中出現的異常情況,導致網絡服務中斷、質量下降或功能受限。可能由設備故障、線路損壞、軟件錯誤、網絡攻擊等多種原因引起,會影響信息的正常傳輸與交流,給用戶帶來不便,甚至造成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
2.應急通信保障資源:是指在突發事件中,為確保通信暢通而調動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技術等資源,包括應急通信設備、專業隊伍、資金支持和信息平臺等,用于快速恢復和建立通信聯絡,保障應急指揮和救援工作的順利進行。
七、相關政策查閱途徑
可通過渝北區人民政府官方網站查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