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重慶市渝北區輻射事故應急預案》的政策解讀
日前,我區修訂印發了《重慶市渝北區輻射事故應急預案》(以下簡稱《預案》)。為便于各單位和社會公眾廣泛知曉,現對政策內容解讀如下:
一、預案修編目的
為更好適應新形勢下的輻射安全管理要求,科學有序高效應對輻射事故,最大程度控制、減輕或消除輻射事故造成的影響,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規范應對轄區輻射事故各項工作,特修訂本預案。
二、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核安全法》《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生態環境部(國家核安全局)輻射事故應急預案》《重慶市環境保護條例》《重慶市輻射污染防治辦法》《重慶市輻射事故應急預案》《重慶市生態環境局輻射事故應急預案》等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
三、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在渝北行政區內發生輻射事故的應對工作,以及渝北區外發生輻射事故可能影響我區的應急響應。
四、預案主要內容
本預案共分八個部分,分別為:總則、組織指揮體系、預防預警和事故報告、應急響應、后期處置、應急保障、宣傳培訓和演習、附則。
(一)總則:明確了編制目的、編制依據、工作原則、適用范圍、事故分級等內容。
(二)組織指揮體系:明確并規范了重慶市渝北區輻射事故應急預案應急指揮機構主要成員、有關單位職能職責。
(三)預防預警和信息報告:明確預防、監測、預警和信息報告相關內容。
(四)應急響應:包括響應分級、響應措施和響應終止。其中響應分為Ⅰ級、Ⅱ級、Ⅲ級和Ⅳ級四個等級;響應措施包括先期處置、應急監測、人員搜救、隔離疏散、醫學救援、危害控制、輿論引導、維護穩定、安全防護等措施;響應終止包括響應終止條件、響應終止程序。
(五)后期處置:包括善后處置、事故調查和總結評估相關工作。
(六)應急保障:明確隊伍保障、物資和裝備保障、通信保障、交通保障、技術保障、資金保障等相關內容。
(七)宣傳培訓和演習:包含了輻射安全管理法律法規和輻射防護常識的宣傳、培訓以及演習等內容。
(八)附則:包含名詞術語解釋、預案管理、預案解釋、預案實施等內容。
五、政策問答
(一)應急預案修訂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答:與原預案相比,本次修訂的主要內容如下:
1.調整并完善了編制依據。增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核安全法》等法律法規。
2.完善了事故分級。參考《重慶市輻射事故應急預案》調整完善了“事故分級”相關內容。
3.完善了組織機構及職責。對區指揮部、成員單位和各工作組的機構名稱和應急職責進行更新或修訂。
4.完善了信息報告內容。參考《重慶市輻射事故應急預案》調整完善了“報送程序”相關內容,刪除了“12369”環保投訴相關內容,增加了“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報告的內容。
(二)本次預案修訂工作如何開展?
答:根據預案修訂的工作程序,區生態環境局成立預案編制小組對預案進行修訂。編制小組在預案編制上本著科學性、實用性、權威性的原則開展預案編制工作。一是開展全區輻射事故風險源及風險受體調查,針對輻射事故特點,識別事故的危害因素,分析事故可能產生的直接后果以及次生、衍生后果,評估各種后果的危害程度,提出控制風險、治理隱患的措施。組織開展應急隊伍、裝備、物資、場所等應急資源狀況調查和風險評估;二是分析研究相關輻射事故典型案例及應對規律,根據特定的輻射事故類型和后果,明晰輻射事故情景、梳理職責任務、評估應急能力,明確應急響應流程及措施;三是依據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標準,在風險評估、應急資源調查、案例分析的基礎上,修訂預案;四是區生態環境局組織輻射事故應急專家庫專家對預案進行了評審,按專家意見進行修改完善;五是征求各有關部門、單位對預案(征求意見稿)的意見建議,并修改完善。
(三)渝北區轄區內如果發生輻射事故,后期處置如何開展?
答:根據本預案,后期處置主要分三個方面:一是善后處置,由區政府牽頭、有關部門參與,對受傷人員進行醫療救治,對死亡人員做好善后工作,對傷亡人員家屬進行精神安撫;并按規定給予撫恤。有關保險機構及時進行現場查勘和理賠工作。對受污染、破壞的生態環境予以恢復。二是事故調查,一般、較大事故,由調查評估組組織調查,必要時可由市政府指定有關部門直接組織調查;重大事故,由市政府成立事故調查小組進行調查;發生特別重大事故,由國務院調查組進行調查,市政府有關部門配合。三是總結評估,應急處置結束后,區生態環境局要及時對事故應急處置進行評估,總結經驗,分析查找問題,提出改進措施,形成總結評估報告。一般、較大輻射事故向區政府提交報告;重大、特別重大輻射事故按相關規定上報。評估結論作為事故調查處理、損害賠償和環境修復的重要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