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索引號 ]
- 115001127958876282/2025-00385
- [ 發文字號 ]
-
- [ 主題分類 ]
- 其他
- [ 體裁分類 ]
- 其他
-
- [ 發布機構 ]
- 渝北區龍塔街道
-
- [ 生成日期 ]
- 2025-11-05
- [ 發布日期 ]
- 2025-11-05
想到法 找到法 用對法| 稅務執法背后的普法溫度
今年是全民普法40周年,也是“八五”普法收官之年。為生動呈現重慶普法工作的深刻變遷,讓普法成果變得可感、可觸、可憶,華龍網攜手市司法局、市普法辦特別推出《想到法 找到法 用對法》系列專題報道。
本系列聚焦十位來自不同領域的普法代表,通過講述他們的普法故事,聆聽他們的普法心得,共同見證法治如何成為社會共識和全民信仰。他們之中有扎根基層的“法律明白人”,有匠心獨運的“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也有常年活躍在普法一線的政法干警……
稅務執法背后的普法溫度
“重慶稅務服務著220余萬涉稅經營主體和3300萬自然人,每一次執法的過程都是普法的渠道。”從宣傳骨干到征管業務骨干,從稅法產品制作到在稅收征管中普法,重慶市稅務局征管和科技發展處一級主任科員任翼,始終致力于提升普法的質量與實效。他的工作軌跡,也折射出重慶稅法普法四十年的變遷——稅法從“紙上條文”真正走進了千家萬戶的“掌上日常”。
起步:從“零星粉絲”到“千萬大V”
2016年至2022年底,任翼在重慶市稅務局宣傳部門負責新媒體普法工作。那時的他,面對的是一片新開墾的“流量荒地”。
“當時我們只有一個想法:怎么服務好群眾,讓他們愿意看、看得懂、用得上稅法知識。”任翼回憶道。?
他從“標題怎么取”“內容怎么做”入手,把枯燥的政策條文轉化為“如何依法享受最大紅利”“買房全流程稅費解析”等實用話題。他笑稱:“題好文一半,我們得像做‘大V’一樣做普法。”
在他的推動下,重慶稅務新媒體平臺粉絲從最初的寥寥數人,增長至2022年底的近1000萬,生產出多篇“10萬+”推文,成為全國稅務系統中最具影響力的新媒體賬號之一。“重慶稅務”微信公眾號還被中央網信辦評為2022年度走好網上群眾路線百個成績突出賬號。
而這背后,是他對“人民至上”理念的堅守。
“當時,我們通過12366熱線、網站留言、局長信箱等渠道,收集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把最高頻的訴求梳理出來,做成普法內容。”任翼說,“只有真正站在群眾的角度,普法才能入心入腦。”
轉型:從“廣撒網”到“精準滴灌”
2023年起,任翼調到征管和科技發展處,工作重心從宣傳轉向稅收改革。普法的主體和方式也隨之變化.:從面對不特定大眾,轉向服務特定群體;從“吸引眼球”的內容創作,轉向“融入體系”的針對性普法。
改革中的普法,就是‘精準滴灌’。”任翼說,“我們要告訴群眾,改革背后就是讓每個人都能享受改革成果,讓每一名經營主體感受到公平公正。”
他舉了一個例子:在推動“稅費辦理一件事”改革時,不少小微企業主對政策不理解、有抵觸。任翼和團隊沒有簡單地發文件、寫推文,而是走進企業充分調研,面對面講解政策背后的業務邏輯和長遠效益。
“有一次,我們針對農產品收購支付即開票做了一場專題宣講,現場不少企業表示,支付即開票確實能解決企業獲取成本票難題,同時降低涉稅風險,但同企業結算存在差異,農產品抽檢是繞不去的一道難題。”為此,任翼和他的團隊開啟現場討論模式,在相關業務處室的指導和充分研討的前提下,推動企業優化財務管理流程,以收購憑證做企業財務結算依據,待抽檢完成后實現支付即開票,獲得在場企業一致認可,試點推廣取得明顯成效。任翼說,“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結合,才能將普法落到實處。”
協同:多跨協同,讓普法“有血有肉”
任翼常說:“普法不是一個人的事,也不是一個部門的事。”在推動“停車場支付即開票”改革時,他協同試點單位聯合城管、城鄉建委等部門,取得試點地區的停車位數據,精準定位經營性停車場,指導并幫助試點單位制作了圖文并茂的操作手冊。
“每一次投訴不開票的背后,都可能是一次消費糾紛。如果我們能讓每一個停車場都規范快捷開票,游客的體驗就會更好,城市形象也會提升。”任翼說,“細節決定成敗,普法就是要落到這樣的實處。”
他還關注到互聯網平臺企業涉稅信息報送、餐飲廢油發票開具等領域,通過數據找到老百姓最關心的“吃穿住行”話題,把“國家政策”和“百姓生活”聯系起來,聯合多部門策劃、制作、推廣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普法作品。
“普法不是講道理,是講故事;不是發通知,是做服務。”任翼總結道,“把政策講透,把好處說清,老百姓自然會認同。”
成效:從“無感”到“有感觸”
在任翼看來,普法的關鍵是讓法治成為人們的一種“習慣”。
“以前很多人對稅收‘無感’。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主動了解稅收政策、合規辦事,甚至懂得用稅法維權。”他說。
這種變化,在社保費繳納、個稅申報、數電發票取得等場景中尤為明顯。“大家不再覺得‘稅’是遙遠的東西,而是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
“八五”普法這五年,正是改革深入推進、法治意識普遍提升的五年。任翼說:“我們能感受到,普法正在從‘要你學’變成‘你要學’,從‘被動接受’走向‘主動參與’”。
從“一五”到“八五”,普法走過了四十年。從最初的標語、傳單,到今天的短視頻、直播、跨部門協同;從法律知識的普及,到法治精神的培育——這條路上,有無數像任翼這樣的普法工作者,在默默耕耘。他們用創新的形式、系統的思維、為民的初心,讓法治的種子,在時代的土壤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